郑志侠个人事迹材料

发布者:生物学院发布时间:2023-10-27浏览次数:45

   郑志侠,女,博士,合肥学院硕士生导师,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污染物的过程控制技术与管理等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大气、水污染过程控制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主持、主研30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4负责完成全省环境保护中长期规划、流域区域环境保护规划20余项。目前已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14篇,出版专著2部,培养硕士研究生30名。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5项,2009年入选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该同志自200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时时刻刻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体现了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一直兢兢业业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学校的发展之中,为学校相关学科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1. 思想素质过硬,政治信念坚定

郑志侠同志始终怀着对党的忠诚和热爱,将学习党的先进理论、个人成长和国家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她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始终牢记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积极主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想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念”,做到“两个维护”。在实际工作中始终遵循“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要求,在日常教研工作中注重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特点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实践育人体系,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实践创新人才。

2. 聚焦治理,潜心学术研究

郑志侠老师聚焦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研究,主持承担和参与了环保部重大水专项巢湖和淮河课题、科技部国际合作减轻巢湖富营养化项目、环保部巢湖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项目、安徽省科技厅科技攻关计划引江济巢生态工程水质模拟研究、安徽省科技厅人才发展基金项目巢湖富营养化的评价和控制对策研究、安徽省科技厅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引江济淮调水工程的湖泊富营养化效应研究等课题的研究,通过开展的大范围流域调研和现场监测,结合国内外现有研究基础并充分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开展了重污染行业工业点源、农业面源污染复合控制途径的综合治理技术集成研究,为流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依据和应用工程范例。

深入探索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研究,主持承担环保部公益项目“水泥行业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与管理方案研究”、省科技厅科技攻关“合肥市雾霾空气主要成分特征及对策”、安徽省环保科研“水泥烟气脱硝技术比选”,深入探索我省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找准污染症结,积极探索有效治理我省大气污染的良方。

3. 教学科研相融,培育创新人才

郑志侠老师承担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导论》、《环境工程案例分析》等教学任务,她坚持教学中发现科研问题,科研中提升教学能力的教研相融理念,并注重将最新科研成果、党和国家最新的治理思想与政策融入教学全过程,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研究生教育)三等奖。通过学生参与课题案例调研与讨论、文献整理与分析等活动在交流和碰撞中,训练思维,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塑造价值,指导学生获中国国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注重科学精神、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探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模式。郑志侠老师积极发挥和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作用,带领学生深入科研和污染防治的第一线,在巢湖蓝藻水华爆发湖区、流域重污染河道、合肥市饮用水源地董铺大房郢水库等区域开展现场调研,驻点跟踪研究,科学解析染物来源,深入挖掘污染成因,针对性地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建议,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要求。已培养30余名硕士研究生,在国家机关、科研院所等各个领域服务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许多已成为相关工程领域的带头人和科研骨干。

4. 投身学科建设,发挥先锋作用

在努力搞好教学和科研同时,郑志侠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积极参加校、院、系各项工作。担任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点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积极谋划学科规划,确定学科方向打造学科团队建设学科平台,强化学科优势,负责申报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安徽省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建设。作为骨干参加了环境工程一流本科建设、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资源与环境工程博士点申报等工作,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纯朴踏实的工作作风为学校发展、学科及专业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郑志侠老师始终贯彻立德树人主线,坚持把教学相长、教研相融落到实处,紧跟中央部署,面向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治理实际需求开展创新研究,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奋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