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奉献 凝成大爱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16-08-26浏览次数:4368

  ——记合肥学院思政部姜从山老师

幸福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就是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他人。”而对于合肥学院的姜从山老师来说,幸福应该就是心怀善念,助人为乐。

姜从山,毕业于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合肥学院思政部教学督导。任教期间发表多篇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势与政策等。他曾经荣获合肥教育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是合肥市首批理论宣讲专家,也是2014-2015年度“无偿献血贡献金奖”获得者。

言传身教,让思政课变得有趣起来

自1986年进入当时的合肥教育学院开始教师职业生涯,姜从山老师始终奋斗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三十年来,他兢兢业业,立足在三尺讲台,努力言传身教,将很多学生认为枯燥无味的思政课变得生动有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一门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意义的课程,然而因为其课程知识多且繁琐,很多学生对这门课并不感兴趣。而作为这门课程的任课老师,姜从山从创新教学方式出发,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并及时掌握学生的听课动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点。

同时,姜从山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书本上的内容和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把课程上出了“时代气息”。在他的课堂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都有所展现,而针对学生们的思想困惑和思想实际,姜从山也用正确的思想方法来引导他们认识复杂的社会现象,这也让思想整治理论课的育人效果真正有用起来。上过这门课程的学生们说,“姜老师的讲课让我们觉得思想政治不是那么枯燥,相反,我们觉得思政课是一门对思想有所启迪的课程,也非常有趣。”

姜老师的同事们对其教学能力也表示赞同。和姜老师在同一间办公室的思政部教学督导组长苏冰老师说:“在工作方面,姜老师真的很尽职尽责,专业基础也很扎实,而且他上课的反响也很好。”思政部主任胡艳萍说:“姜老师一贯就是一位认真敬业、踏实厚道、乐观奉献的人。他业务功底好、教学投入多、课堂效果佳,不计较得失,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我为思政部有这样的一位好老师而感到自豪!”

而姜老师作为合肥市首批理论宣讲专家,还多次利用业余时间在基层宣讲党的理论和政策,为合肥学院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赴合肥市庐阳区法院、合肥市邮政局、锦绣社区等上党课或者作报告,受到一致好评。

无偿献血,让真情在人间流动

姜从山曾荣获2014—2015年度“无偿献血贡献金奖”,该奖是以两年为限,献血小板达40个治疗量以上,方有资格获得。目前,姜从山已经是合肥市注册志愿者,每年至少志愿服务30小时。姜老师还经常利用双休日赴合肥南站、大学城献血屋等地进行志愿服务。合肥市中心血站曾经给姜老师寄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姜老师这些年的无偿献血。

  

  

谈及献血的初衷,姜老师说,是女儿的一句话开始了他的献血之路。他回忆道:“记得那时候去岳父家,女儿还很小,她看到家中浴室放着一块毛巾,印着‘合肥市献血中心赠’,当时她就拉着我和我说,外公那么大年龄都献血,你为什么不献血啊。”说到这,他笑了笑:“后来有一次和女儿一起去逛街,正巧碰到献血车,想都没想就去献了。”当我们为之感动时,他却幽默地说:“其实她外公没有献血,那是她三姨献血的赠品给她外公的。”

姜从山34次无偿献血中有29次献的是血小板,即把血液抽出来分离血小板后,再把血清打入体内,这是一种有疼痛、有风险的献血。献血小板和普通献血不一样,普通献血半年才可以献一次,而血小板14天便是一个周期。几乎很少的人会坚持这么做,而姜从山老师已经坚持了29次14天献一次血小板。

采访中,姜老师说:“现在献血的人社会压力很大,有来自家庭的反对,也有来自社会人士的嘲笑。但我从来不去想这些,只要觉得自己是对的,我就会坚持去做,而且我希望这个社会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

姜老师还说:“当你接受别人莫大的帮助时内心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感动,我至今还记得女儿出生时我的妻子大出血,当时需要大量的血,而血库正好找到血型符合的救活了我的妻子,可能你们感受不到那种感动与感恩。当初别人帮助了我,现在我帮助别人也是理所当然的。”

“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姜从山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三尺讲台,在无偿献血的第一线,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一点一滴地奉献着,用自己的力量,播散爱的种子。

(宣传部 学生记者蒋月琪)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