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啸: 安徽大学生就业成本大调查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7-07-11浏览次数:536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忙、就业难的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究竟要花多少钱?用人单位接收一名大学生平均要支付多大的成本?这些关系到家庭、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利益则很少有人知道。

    日前,合肥学院副院长陈啸通过详细调查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综合学生、家庭、学校、用人单位四方面的支出,每个大学毕业生就业成本高达3412万元。陈啸感慨地说,降低成本已经成为当前人力资源配置中必须认真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据陈啸介绍,按照目前实行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学生、家庭、学校和用人单位四个方面都将支付一定费用,总和构成我国人力资源配置的成本。通过研究,陈啸发现我国人力资源配置的成本巨大,以2005年全国338万毕业生为例,仅高校毕业生这一项人力资源的配置成本就高达115.33亿元,生均3412.13元。陈啸说,这个数字是外人很少知道的,也是惊人的。

    在对部分省内高校的调查中显示,有近三成的学生求职花费在1000元以上,30.9%的学生花费在500元至1000元。目前学生求职的主要渠道之一是参加招聘会,参加一次招聘会其开销包括差旅、门票、通讯、材料等费用,甚至包括用于形象包装的服装等费用。调查显示,67.5%的学生参加招聘会的次数为一次至三次,三次至五次的为24.4%,5次至10次的为4.9%;10次以上的为3.3%。陈啸说,他在访谈中还没发现有人参加一次招聘会就能找到工作的,至少是两次以上。从调查中不难看出,超过三成的毕业生找工作参加招聘会是三次以上,而每参加一次招聘会,开销平均在100元左右。

    家庭在帮助孩子联系用人单位时的开销很惊人。据陈啸介绍,近三成的家庭为孩子找工作花费在1000元以上,49.6%的家庭在1000元以内,完全不花费的家庭仅占24.4%。
学生求职需要花钱,用人单位招聘花费也不少。调查同时显示,生均招聘费用1000元以下的用人单位为19.3%,80.7%的单位在1000元以上,54.4%的单位在3000元以上,其中一万元以上的占28.1%。

    省教育厅规定高校用于毕业生推荐的经费为不低于学费的1%,我省高校就业经费投入到位率是100%,平均占学费总额1.2%。以每生4000元学费计算,则学校投入每生的就业经费为48元,今年我省各类毕业生18.7万人,则投入就业的总经费至少897.6万元。若以每生投入就业经费48元推论到全国高校,则高校为此分担的就业成本为1.62亿元。

     陈啸说,2006年全国就业投入总数达到140.92亿元,这个数字已经相当高了。因此,降低成本将成为未来我国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必须认真加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虽然大多数单位已经注意到增强成本意识的问题,但调查中仍有近四成的单位“没有计算过每次招聘的成本”,用人成本意识淡漠还表现为招聘人才缺乏周密计划和安排,很多单位并没有认真对待每一次招聘,而是“意识流”,参加人才招聘会有一定随意性甚至盲目性。相对于招聘会,利用互联网招聘就要节约很多,可目前真正开展网上招聘的单位和学校聊聊无几。陈啸认为,降低就业成本应从加大网络招聘力度入手。

   “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除了学校就业指导办公室和网络、报纸等媒体外,还有校友推荐。在美国,校友成为毕业生找工作的好帮手。”陈啸说,我省绝大多数高校校友资源的发掘还尚有待加强。近年来,通过“员工推荐”而招聘人才的单位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好的开端,这种招聘及时、有效,极大地降低了用人成本。

     对在校大学生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减少求职的盲目性,是发达国家引导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有效途径。就我省而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已普遍列入高校的教学计划,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但仍然存在两方面问题需要加以改进:一是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使大学生就业指导从单纯的求职技巧指导向职业生涯规划深化;二是时间有必要适当前移,从三年级下学期或四年级上学期开设前移到二年级甚至一年级下学期开设。使学生一进校就充分认识专业、认识职业,树立正确职业志向和理想,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并制订好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训练计划。陈啸说,有了上述准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然大大增强,求职的针对性、有效性均提高,就业成本必然下降。

    陈啸从2001年着手调查和研究“安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与就业问题”,六年来,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不仅得到了大量真实数据,其相关论文还多次获奖。陈啸说,他所进行的调查目的远比调查内容要简单的多,就是希望通过真实的情况了解为决策部门提出宝贵建议。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