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13所新晋本科院校联建“合作社”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9-05-04浏览次数:584

合肥晚报 2009年5月4日 B3版


    “即便科大、大是高大的红杉树,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灌木丛。安徽省属地方高校在教学研究型、研究教学型之外,应该走出一条应用型特色发展道路。”4月29日,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在陪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就“安徽省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发展现状”赴合肥学院调研时,在谈及地方新晋本科院校的发展时如此比喻说。
    去年年底,合肥学院、铜陵学院等安徽省属13所2000年后新晋的本科院校组成了旨在推进应用型本科合作办学的“安徽(部分)高校联盟”。这一举措,不但响亮地回答了新晋本科院校如何发展壮大的问题,并且因其创新和大胆获得了前来调研的周远清的首肯。
    在4月29日上午于合肥学院厚德大厦会议室举行的调研会,开得丝毫不似平日的工作汇报会,更像是一场围绕着如何办好新晋本科院校的学术沙龙。
    在调研会上,程艺当着周远清的面,自报了安徽高等教育的“家底” 除却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以外,在安徽省省属29所本科院校中,2000年之后升格为本科的新建地方院校就占到一半之多,而其中大多数前身又都是师范专科院校。
    “新生的本科院校是最容易受到老百姓质疑的。”调研会上,程艺指出,新建本科院校在科研上可以走“产学研”的道路,不妨与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不管企业有大问题,还是小问题,高校能解决的就是好问题;在向地方办开放的高等教育方面,要发挥高校的示范作用,要让高校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而不是机关大院;在促进应用型本科合作办学方面,13所高校不但要在办学定位上达成共识,各个学校的教务处长们还要经常性地探讨统一的模块化教学,以便各所高校教师和学生间早日实现互派。
    作为“安徽高校联盟”的第一届“盟主”,铜陵学院院长丁家云专程从铜陵赶来,“安徽省高校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模式及发展现状”调研会上作主题汇报。在联盟成立的短短四个多月时间里,力图“抱团取暖”的应用型本科联盟就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共建达成了共识。今后,这13所新晋本科院校将实现学生互派、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实验室开放、学生修读双专业和双学位、跨校联合科研以及图书文献共享。
    “安徽省是地市一级合作办学的第一家”周远清认为,安徽应用型本科联盟的成立非常有新意,是高等教育体制上的新探索。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本科院校的新兴,中国高等教育将会作出重大结构调整。(潇潇 王迅 徐颖奇)

X